11月14日,从第十一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传来捷报,陕西省质量协会报送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应用》荣获优秀奖。该论文由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田浩、冯玉坤共同撰写,通过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创新方法应用的现状、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小组活动中的应用、未来应用可能出现问题和对策,四个部分深入浅出的进行了分享,特别是多维度流程图的分享,进去一步强化了应用过程的可操作性。
现状问题:
现阶段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常用的创新方法是“头脑风暴法”“盲目试错法”和“依靠直觉”,传统的创新方法效率低下一直是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 创新型课题活动开展共有八个步骤,其中第一步“选择课题”和第三步“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是整个小组八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步骤。 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开展共有十个步骤,其中第六步“制定对策”中,针对主要原因列举的具体对策,来源缺少依据,普遍存在“依靠直觉”和“个人经验”直接提出的现象,逻辑关联度不高,成功率和质量极差。
解决思路:
鉴于以上两种课题小组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组织活动和成果评审的经验,提出在以下小组活动步骤时可以尝试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中的创新方法和工具。一是创新型小组活动第一步在“选择课题”借鉴时、第三步“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活动开展时;二是问题解决型课题小组活动第六步在“制定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对策时。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有很多创新思维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引导人们跳出常规思维惯性,有效地帮助研发人员克服思维惯性的障碍,产生各种解决当前问题的创新点子,能帮助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中形成各种质量高的具体方案,提高了创新发明的效率,缩短了方案提出的周期,从而有效解决以上两种小组活动中创新方法应用的存在问题。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的一套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创新方法,核心思想是“你遇到90%的问题,已于其他地方遇到过,很多问题已有类似答案”。所以小组活动的行业领域不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是活动过程中创新方法和工具应用的原理是基本类似的。
在理论中的方法和工具引入中,建议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中应用最容易掌握并且应用较多的“矛盾矩阵”“分离原则”和“40个发明原理”,如何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先看Mini版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流程,见下图。
图1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解决模式流程图
矛盾矩阵中所提供的解决思路又称为创新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这些人们经常使用的创新方法进行了总结,从几百万个专利中进行筛选提炼出了解决冲突或矛盾的40条发明原理,蕴涵了所有行业发明创新所遵循的共性原理,按照使用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见表2所示。
图2 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解决模式流程图
引入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思路:
在问题和需求解决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思维,让抽象的创新解题过程转变成流程化逐步解题,以理论中应用最多的“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例举阐述,通过步骤、方法、流程、并举例说明在两类课题小组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并于读者更加直观理解和推广借鉴。结合图1、图2梳理出“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应用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流程以供参考,见图3。
图3 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应用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流程图
创新型课题小组活动应用以理论中应用最多的“矛盾矩阵”和“发明原理”重点说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创新型课题小组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小组活动步骤第一步“选择课题”和第三步“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通过广泛借鉴,并理论汇总创新思路指导小组开展活动。问题解决型小组活动第六步“制定对策”中,针对主要原因利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提出具体对策
该文详细阐述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分析了这些工具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的应用潜力。论文的获奖,不仅是对作者对质量创新理论研究探索的认可,也为质量管理领域的实践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更加高效,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解决复杂的质量问题。
(供稿人:国网宝鸡供电公司田浩)